這次的歐洲之行,主要接續MRI團隊十一日行程參訪中的最後兩日。除實驗室大老闆 閻 醫師到現場為團員加油打氣外,也新增了兩個重要的參訪地點,其一是University of Tubingen的Laboratory for preclinical imaging ,另一是Novartis藥廠位於瑞士的的 Institut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在這個研究單位裡,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大小型動物MRI scanner,分別是大型動物的9.4T,以及小型動物的16T MRI,這些scanner都在今年才剛測試完成,掃瞄的圖像也僅止於phantom test (假體測試),但是實驗室負責人從言談之中的氣氛,不時透露出對這部儀器的深切期許。 下一站為 Tubingen 大學的 preclinical imaging center,該中心是本人的第二次參訪,本人在今年初參加了該研究單位的2nd Small Animal Imaging Workshop,這次回來格外熟悉。短短的半年,該中心已有許多新的建設,包括符合cGMP的cyclotron以及新的 Human 3T MRI with PET insert,這些都是在該研究中心新開發的技術。 參訪期間與Martin 交換了許多Inveon PET的使用心得,由於該中心已經有了兩年 Concord microPET的使用經驗,並且在今年初換購了 Simens 的 Inveon PET scanner,加上多年的動物實驗以及技術,許多在我們看來困難重重的疑問,Martin 多能娓娓道來,詳加解釋,尤其是最近困擾多時的衰減校正議題,Martin 也提出了他的建議,我們將在回國後立即嘗試修正。
PS: 不過後來已經找到原因了!
上圖為影像實驗室一角,針對放射藥物配置有細胞分析以及細胞培養器具。 該中心不僅提供了影像的技術服務,也強調周邊技術的整合,以期深化研究課題,Martin也建議我們在從事影像研究之餘,應該配合分子生物研究技術,將影像的觀察與分子生物現象做結合,如此實驗室才算完整。 短短兩天的歐洲行程,最後一天搭火車來到德國與瑞士邊界的Basel SBB,由Dr. Schenker介紹藥廠內的Institut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。該研究單位主要利用MRI以及螢光冷光的動物活體影像技術作為篩許藥物的技術。在藥廠的思維下,技術本身要簡單,重複性高,以及能節省時間及成本。目前實驗的流程,多先藉由螢光技術,以及小動物影像進行生物分佈實驗。篩選過的藥物再利用MRI或是PET (與蘇黎世大學合作) 的技術做進一步的驗證,然後才是人體實驗。 現場,我們也領受到藥廠的強勢作為,一個MRI 實驗室,僅由一位專業技術人員,操作7T microMRI,以及動物實驗,一天即要完成6~8之的動物實驗以及影像分析。但相對的在計畫的validation方面,卻由至少三位博士級以上的project manager負責規劃,其驗證的時間多要六至十二個月之久。但是,完成的實驗即可作為進入人體實驗的堅實證據。這與一般研究導向的實驗有所差異,也深深值得我們學習!。 |